组织和器官的超低温保存可以给医学和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组织和器官的超低温保存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追求,但取得的进展有限。一个关键原因是,目前用于细胞超低温保存的低温保护剂(CPA)由于其细胞毒性和组织破坏效应,以及控制冰形成的低效率而不能有效地保存组织和器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自然有其独特的控制冰形成的方式,许多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冻害。冰结合蛋白(IBPs)被认为是生物体内调节冰核形成和生长的重要物质。
有鉴于此,中科院化学所的王健君等研究人员,分析了用于组织和器官超低温保存的仿生冰结合材料。
本文要点
1)关于IBPs及其模拟物在组织和器官超低温保存中的应用,已经有争议的结果报告,也就是说,一些研究小组发现IBPs和模拟物在组织超低温保存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而其他研究小组则表现出有害的影响。
2)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简要介绍了冷冻损伤和传统CPA在组织和器官冷冻保存中面临的挑战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引起争议的可能原因,并预测了IBPs启发的冰结合材料的设计和构建的未来研究方向,以用作组织超低温保存的新型CPA。
以上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奇物论,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进行删除。
信息发布人: 王健君
发布单位: 中科院化学所
信息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