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也为诸多科学技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自然界中的可编程、自驱动、自维持的驱动形式,例如人类心脏的跳动、鸟儿翅膀的煽动以及企鹅蹒跚的步态等,在生命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令科学家们着迷(其中自驱动/自维持是指物体在恒定的外部刺激下进行持续不断的特定规律性执行功能,该过程无需人为开/关或特意设置改变外场条件)。...
碳纳米纤维膜(CNFM)材料通常是黑色和不透明的,其较差的光学性能严重限制了这些材料在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和环境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鉴于此,东华大学俞建勇和王先锋以蜻蜓翅膀为灵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自行设计的图案化基底制作了仿生透明CNFM(TCNFM),旨在构建差分电场。...
传统基于螺旋桨驱动的水下机器人承担着水下资源探测、环境勘察等任务,但它们通常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对水下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存在惊扰和危害等问题。为与生物实现和谐相处、安全交互,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亟需开发各种水下软体机器人,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实现柔性驱动。液态金属由于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可在任意改变形状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目标性能,正被快速应用于皮肤电子等对材料顺应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
柔性电池是一种可以弯曲、拉伸和变形的电池,它有望为柔性设备提供储能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想象一下,你可以拥有一部可以弯曲、卷起来的手机,不再担心屏幕碎裂;或者穿上一件智能衣服,柔性电池能够驱动内嵌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你的健康状况,这些应用让我们的电子产品更加便携、舒适。为了实现上述应用,有必要将电池储能和柔性设备结构的有机融合,开展多功能一体化设计。 近日,受生物鳞片结构的启发,上海大学...
日前,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方虹斌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启发的仿蠕虫移动机器人多功能控制架构,其在实现多类型步态集成控制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多样性,强化了机器人的场景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