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求较少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各种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也越来越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利用渗透压差产生的电能是一种巨大的、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也是替代现有化石能源的备选方案之一。但是大规模实现渗透压差产生电的关键技术瓶颈是宏观规模且笨重的离子选择性渗透膜不能协同满足高功率密度、低电阻、可扩展性和机械坚固性的要求。...
开发具有优异氧还原活性的共反应催化剂以产生丰富的活性氧物种(ROS),在促进鲁米诺-O2电化学发光(ECL)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调控催化剂对O2高效、选择性活化以实现阳极/阴极ECL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试图通过模仿大自然的生物矿化过程(如珊瑚、海胆形成外骨骼保护),设计出集生物和材料功能于一体的下一代生物纳米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将金属有机框架(MOF)原位组装到各种生物实体上,包括细菌、细胞、蛋白质、DNA和多糖等。这种精致的MOF生物纳米系统一方面可以为环境敏感的生物实体提供外骨骼保护,另一方面,得益于MOF的多孔网状结构,也能够使包封的生物实体具有很高的可及性...
作为味美价廉的海鲜,贻贝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贻贝也是科研工作者的宠儿,相关研究屡屡登上顶级学术期刊。例如,我们报道过贻贝等在海水下却依然能够牢固粘附的化学机理(Science, 2015, 349, 628,点击阅读详细),润滑剂灌注表面抑制贻贝粘附(Science, 2017, 357, 668,点击阅读详细),以及基于配位化学与微流控合成的贻贝足丝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Scien...
“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蒲公英种子不会选择自己在哪里生长,一切顺风而动、顺其自然,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奋力生长,表达出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蒲公英种子是自然界中飞行能力最强的种子之一,蒲公英种子顶部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会利用冠毛(小绒球)来帮助种子飞行扩散,冠毛能够有效延缓种子的降落时间,影响种子降落的方向,使种子飞行的距离长达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