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Zn-电解质界面不稳定,导致大量的枝晶和有害的副反应,使得水性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的挑战。据此,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李伟教授课题组使用介孔聚多巴胺(2D-mPDA)小板作为构建模块来构建可靠的超结构固体电解质界面,用于稳定的锌负极。这种具有仿生珠层的“砖瓦”结构的界面和平面六边形有序介孔的人工跨膜通道,从而克服了机械稳健性和离子电导率的权衡。...
颜色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世界,还在沟通、识别物体和感知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颜色的产生可分为颜料色和结构色两大类。色素色通过物质对白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比度和鲜艳的色彩。而结构色则源于周期性纳米结构与光的相互作用。变色材料以其卓越的刺激响应性、可调性和设计灵活性,超越了传统的静态颜色材料。...
随着电子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功耗也随之增加,对散热策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 以其高效的传热能力、逆重力传热和无运动部件等特点,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散热方案。然而,由于对流动阻力和毛细力的需求不同,使设计LHP内毛细芯的孔径结构具有挑战性。具体来说,气态工质需要较大的孔隙来减少流动阻力,而液态工质则需要较小的孔隙来提供足够的毛细力。...
软体机器人有潜力协助和补充人类对极端和恶劣环境(例如有机溶剂)的探索。然而,在各种有机溶剂中性能稳定的软机器人尚未开发出来。...
工程材料的目标一直是同时实现高强度和高韧性,然而强度和韧性通常被认为是一对相悖的力学属性,难以兼得。天然结构材料由于其卓越的强度和韧性的平衡经常被用作开发高性能工程材料的模型,如贝壳中珍珠层由95%的文石片和5%的有机质构成的简单“砖-泥”层状结构便实现了卓越的力学性能,其强度与体相文石相当的同时,其韧性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被认为是构筑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工程材料的最理想的模型。...